本文作者:huangp1489

大学之道_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huangp1489 03-27 31
大学之道_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摘要: 当今大学之道是什么?如何理解《大学》中的大学之道?何为大学之道谈谈其价值与影响?大学之道选自?大学的三纲八目?当今大学之道是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人之...
  1. 当今大学之道是什么?
  2. 如何理解《大学》中的大学之道?
  3. 何为大学之道谈谈其价值与影响?
  4. 大学之道选自?
  5. 大学的三纲八目?

当今大学之道是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人之学的法门,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性,在于不断向新向好,在于以美善目标为终身追求。

所谓大学之道就是能够让我们改造社会、推动发展、凝聚共识、广交朋友的基本方法,这种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实践为导向的知识获取方式是传统中国能够在长时间领先世界的文化密码,当颟顸的执政者逐渐走向传统文化的反面成为制度的异化者之后,中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能够在民族复兴之路上重拾文化传统一定会让我们在未来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如何理解《大学》中的大学之道?

大学,即大人之学。

大学之道_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此处“大人”即太卜,太卜是周代执掌占卜的官员。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人”一词之始。

其次“大人”一词出现于《易经》之干卦的爻辞中“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易经·干卦》)。此处“大人”一词已不是指具体某官职,而是指品德和智慧之杰出者。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从心性上指示何以为“大人”。“公都子问曰:‘钧(同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大学之道_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孟子此处论“大人”,非从年龄上(生理上)立论,而直承心性上指示。其论与“大人”相对之“小人”,也是从儒门心性上揭示“从其小体为小人”,“蔽于物”,溺于“耳目之官”为小人,非谓其年岁之小也。

孟子论“大人”,乃直承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而来。

除“大人”一词外,还有“君子”一词。在儒家,大人和君子可以互用。在孔子喜用“君子”,在曾参、孟子,则喜用“大人”一词。“大人”与“君子”其旨义虽一,俱在描述圣贤生命的品质与境界,然其表述角度各有偏重:“君子”一词,重在表示圣贤生命中温柔敦厚的特性;“大人”一词,重在突出圣贤生命中广大高远的一面。

大学之道_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自潘麟《大学广义》

首先我想说《大学》这本书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礼记》的古本,第二个是朱熹朱子修改的版本。朱子就相当于是私意篡改,所以我们要读古本。

所谓大学之道,首先他是跟小学(童子的功课去洒扫应对)对应来说的,因此它指的是成人的学问。

其次,大学之道,有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相当于明心见性)、亲民(相当于感化),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何为大学之道谈谈其价值与影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自《礼记.大学》

这段全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之道选自?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 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 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是 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的三纲八目?

“大学之道三纲八目”:“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三纲八目的追求》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答:大学的三纲八目分别是:

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指〈大学〉中「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三纲领八条目是指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中国宋明理学家对<礼记·大学>的中心论点所作的概括。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ngpw.com/post/321.html发布于 03-27

阅读
分享